名人故事作文5篇
名人故事作文5篇
在平平淡淡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,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。那么,怎么去寫作文呢?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5篇,歡迎大家分享。
名人故事作文 篇1
《絕招》
陳毅的家里有很多藏書,這為陳毅幼年的學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。
陳毅到了八九歲時,就開始大量閱讀自己家里收藏的各種書籍,他讀書簡直到了入迷的程度。
一次,陳毅正在看書,母親交給他一個籃子,讓他去復興場街上買綠豆。路上,他一邊走,一邊看書,到了街上,買完豆子,又看著書往回走。回到家,母親問他是怎么搞的?他不好意思地笑了。原來,他光顧看書,連買的是什么豆子都不知道。
還有一次,陳毅到一位親戚家去過中秋節。他一連走了幾十里路,到了親戚家后,發現一本自己很想看的書,他不顧疲勞立刻躲到書房里讀了起來。吃飯的時候到了,主人請他到桌上吃飯,他不肯,主人只好把糍粑和一小盤紅糖端到書房的桌上。桌上還擺著些筆墨紙硯和書籍,硯臺里的墨汁還沒有全干。陳毅一邊讀書,一邊吃糍粑蘸“糖”,誰知他一遍又一遍地把糍粑蘸上硯臺里墨汁往嘴里送,弄得滿嘴都墨,他還一點兒也沒覺察到。不一會兒,親戚又給他端過一碗面條來到房間里,見此情景,大吃一驚,隨后又哈哈大笑起來,趕忙叫他洗漱干凈。事后,大人們不免有點惱怒,陳毅卻笑笑說:“喝點墨水沒關系,我正覺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!
王亞南睡三腳床
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,酷愛讀書。他在讀中學時,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,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,成為三腳床。每天讀到深夜,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,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,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,便立刻下床,伏案夜讀。天天如此,從未間斷。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,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。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,后來,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。
名人故事作文 篇2
成語中有許多名人的故事,有時,這些成語可以在閱讀和習作起到很大的作用。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,我們小組決定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,了解成語中蘊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歷史事件。
懸梁刺股:
東漢時候,有個人名叫孫敬。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,常常是廢寢忘食。讀書時間長,勞累了,還不休息。時間久了,疲倦得直打瞌睡。他就找一根繩子,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。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,頭一低,繩子就會牽住頭發,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, 馬上就清醒了,再繼續讀書學習。
戰國時期,有一個人名叫蘇秦。在年輕時,由于學問不多不深,曾到好多地方做事,都不受重視。所以,他下定決心,發奮讀書。他常常讀書到深夜,很疲倦,常打盹,直想睡覺。他就準備一把錐子,一打瞌睡,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。這樣,猛然間感到疼痛,使自己清醒起來,再堅持讀書。
鑿壁偷光:
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。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,可是家里很窮,買不起蠟燭,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。一天晚上,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,他起床一看,原來是墻壁裂了縫,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。他找來一把鑿子,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。立刻,一道燭光射了過來,匡衡就著這道燭光,認真地看起書來。以后的每天晚上,匡衡都要靠著墻壁,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。
成語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,其中既有歷史名人故事,也有重要的歷史事件,還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,博大精深,奧妙無窮。.成語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,它真是中國語言藝術的博物館!
名人故事作文 篇3
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,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、第三手材料。1884年8月6日,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·享利希·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,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并打算研究社會科學,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。恩格斯復信道,這個問題很難回答,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,關鍵是要自學,并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。
恩格斯在信中說:“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,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'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。”“最主要的是,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,還有空想社會主義圣西門、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,以及馬克思著作,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。”也就是說,要系統地讀原著,因為“研究原著本身,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。”
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,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,報刊等,但花功夫最大,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。他認為,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。這樣,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、發展和完善的過程,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,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,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。
名人故事作文 篇4
關于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是誰發明的問題,科技史上早有定論,他就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。但伽利略卻否認這一點,他說是荷蘭人首先發明的。這是怎么回事呢?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。
1608年,荷蘭有一位眼鏡制造商叫漢斯?李波兒賽,他的兩個孩子很調皮,也很聰明。一天,偶然一個機會,兩個孩子從店鋪里拿來兩片透鏡,一前一后擺弄著,用眼睛張望著。孩子們驚訝了,他們發現遠處教堂上的風標又大又近。李波兒賽得知此事也很高興,他就用一個簡易的筒,把兩塊透鏡裝好。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望遠鏡。
1609年,發明望遠鏡的消息傳到了意大利,伽利略知道了,就按此方法制作了一個放大3倍的望遠鏡。后又經過改進,使望遠鏡一下子放大20倍。他用此觀察星星,居然可以觀察到木星的圓面,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環形山。1610年,他又用放大30倍的天文望遠鏡觀察到木星的4顆衛星,看到金星的圓缺變化。
正因為是伽利略改進了望遠鏡的性能,又用來觀察星星、月球、金星以及太陽等天體,并首次發表觀察結果,因此確切地說,是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。而那位漢斯?李波兒賽則是望遠鏡的發明人。
名人故事作文 篇5
讀了《102個名人故事》這本書,我被名人們的精神給打動了。如意志堅強的牛頓、無私謙虛的達爾文、拼命鉆研的愛迪生和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等等。尤其是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,至今令我難以忘懷。
當讀到“車長氣急了,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扔了出去,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,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。可是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。”時,我不由得驚呆了,我想:車長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,還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都扔了出去,車長已經是鐵了心不讓愛迪生做實驗,但是愛迪生卻仍堅持做實驗,沒有因此而放棄。在我的學習中,我為什么沒有這股勁頭呢?我為什么不能像愛迪生一樣持之以恒地對待學習呢?記得有一次,我晚上正在做一道奧數題,用了許多辦法都解不出這道題,心情十分煩躁。一氣之下,我躺在床上,大哭起來,心想,我還做什么奧數題,做不做都一個樣,還不如不做。結果,在父母的勸說之下,我重新回到座位上,解出了這道奧數題。如果我有愛迪生這股學習的勁頭,不用父母的勸說,自己能主動回到位子上該多好呀!
而更使我佩服的是,那時候愛迪生靠的是自己,不斷努力,不斷鉆研。而我現在,讀書的時候需要父母催,不能主動,有時還偷懶。和愛迪生的主動學習相比,我還需不斷磨煉自己,不斷提高自己。
通過讀愛迪生的故事,我得到的啟示是:無論做什么事情,都應該主動去做,不屈不撓地堅持到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