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作文僅得6分,因“甲骨文”被川大破格錄取,露出了本來面目
高考是萬千學子們改變命運的一場考試,考生們為了能夠進入理想的大學,會點燈熬油,日以繼夜地學習。高考也被視作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選拔類考試,成為了學生們實現逆襲的一個途徑。
每年高考都會出現一些成績優異,甚至“天賦異稟”的人才。這些人不光是成績好,在某些地方也會有突出的部分。只不過有些人是真的很有才華,而有些人只是“噱頭”大,實則并沒有多少真才實學。
高考作文僅得6分,因“甲骨文”被人們關注
在一次高考中,有一位學生的作文僅僅得了6分。按照常理,這樣的作文沒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,但是他的作文卻因為“特殊”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。這篇作文,通篇都是用甲骨文寫的,反響十分大,甚至轟動了全國。
他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,而且他想以這個技藝成為自己的加分項,讓自己能夠被其他學校重視。這樣費盡心思的考量,也確實引起了別人的關注,畢竟如今能寫出甲骨文的高中生并不多。
這篇作文他的最后得分為6分,高考總分數為428分,這個分數其實并不高。但是這個名叫黃齡的學生覺得一定會有名校能看重自己的“甲骨文”,向他拋出橄欖枝。
之后復旦大學、湖南大學的專家和教授們商議后,都覺得黃齡對古文字的理解并不精準,所以拒絕了他的入學請求。
但是黃齡的“才華”受到了西南財經大學的認可,美中不足的是該學校并沒有漢語言文學專業,結局是被黃齡拒絕了。
直到四川大學發現了黃齡的才能,破格錄取他到四川大學錦城學院,并讓他在中文系專業學習。大三的時候讀了川大本校的古文字專業,還請了退休的專家對他一對一授課。可是學習的結果并不理想。
讀了古文字學以后,終于露出了本來面目
看到黃齡的一篇甲骨文,不懂的人肯定覺得這名學生對古文字有研究,他自己也表示說,最愛讀的書是《文心雕龍》。如果是讀過這本書的人,應該知道《文心雕龍》屬于是文藝批評類的書籍,和古文字學并沒有關系。
川大專門為黃齡請了古文字學教授何崝,教授的是先秦文獻和古文字學研究。而《文心雕龍》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,與他所讀的專業幾乎沒有關系。后來通過他的老師何崝教授的一席話,才知道黃齡的舉動是為了炫技。
黃齡進入大學以后,并沒有珍惜學校給他的這次機會,平時對待學習態度很不好。何崝教授表示說,黃齡平時并不好好上課學習,關于這一點他也是無奈。黃齡對古文字學一知半解,對自己沒有確切的認識,造成了自高自傲的性格。
后來黃齡的所作所為,讓他的老師何崝教授忍無可忍,教授一氣之下遞交了一份辭呈,并且留下了一句對黃齡的評價,他評價說黃齡為人浮躁,基本功不扎實,不適合搞學問。
少年有“才華”值得鼓勵,莫學“傷仲永”變成了普通人
網上關于黃齡的評論有很多,有人說他只顧著炫技,其實并沒有真才實學。也有人說他是到了大學以后,有點認不清自己,不知道一個有天賦的人也得腳踏實地地去學習,白白浪費了好的大學,好的教學資源。
其實通過黃齡這件事,我們能夠看出來這一點。就是任何一個少年只要有興趣愛好,都應該予以鼓勵。黃齡肯定是對中國文字是感興趣的,否則不會去學漢語言文學和甲骨文。只不過他沒有在關鍵時期把握好心態,讓自己最后迷失在了光環當中。
通過黃齡很有自信地選擇大學,就應該看出來他是想研究古文字的,只不過對自己的評價太高了,讓他忘記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。“傷仲永”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天才如何變成了一個普通人,黃齡可能就是現代的“傷仲永”。
大學生們在高考當中能夠脫穎而出,說明自己是有能力的。但是無論自己是哪個專業領域的奇才,都應該保持謙虛低調的學習態度,對待有學問的老師要恭敬,對待學問要嚴謹。
最后我想說,有才華的人反而要更加地努力,當今社會不缺乏有才華的人,缺乏的是一直能保持自己才華的上進者。不要被自己目前的光環蒙蔽了雙眼,讓自己不斷提升才有更好的未來。
(圖片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謝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