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級成長作文錦集5篇
六年級成長作文錦集5篇
在平平淡淡的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,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,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語言,向開展的、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、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。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?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成長作文5篇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六年級成長作文 篇1
煩惱,這是一個十分平常的詞語,可是又有誰能沒有煩惱?快樂和煩惱是一對反義詞,但卻像親兄弟一樣形影不離。有苦,就有樂;有快樂,煩惱肯定就伴隨而來。
在“少年不識愁滋味”的成長中,也同樣會伴有煩惱。可我的煩惱呢?唉,可多了,像家長管的太嚴厲了,沒有自由了,不給我看電視了……目前來說,我的煩惱就是作文太多啦!哎,你可別誤會,我說的不是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,是家長布置的作業。如每天放學回家,媽媽看見我做完了學校的作業連氣也不給我透一口就拉開嗓門說:“快快去練鋼琴。”我毫不情愿地“砰”一聲關上了門,媽媽看到情況不妙。就進來對我語重心長地說:“哎呀,你看你,只做了一點點作業心就飛了?學生學生,從學為生呀!多學點本領難道不好嗎?看,這是媽媽剛給你買回來的美妙動人的曲子。”唉,真是沒有自由的世界,只能乖乖地遵命。
當周末來臨時,如果老爸老媽都出去了,這就是我“放風”的時候,盡管他們會在臨走前千叮嚀、萬囑咐要我做完作業后就練鋼琴。待他們走后,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開了電視機,悠哉游哉地看了起來,看著,看著,早已把爸媽囑咐的事丟到腦后,等他們回來了,一看鋼琴原封不動,就結結實實的數落了一頓,只好硬著頭皮去練琴。
有人說,煩惱是人生中的一塊礁石,是生活中的一小插曲,可是在煩惱的時候,我真的感覺無所適從。唉……煩惱呀煩惱……
其實,我也知道媽媽和爸爸的用心良苦想把我培養成多才多藝的人,可是我真的希望父母親還我自由,給我空間。這樣的“魔鬼日”會持續到什么時候,真是讓我覺得度日如年啊!
六年級成長作文 篇2
“寶劍鋒出磨礪來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”在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想起陸游的這句話。
媽媽去外面辦事,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家里,我心想:在家里反正閑著也是閑著,要么幫媽媽做點事兒吧!做飯吧!媽媽回來的時候,可以嘗到她女兒親手做的飯菜肯定會十分高興的,嗯……那我先做糖醋小排骨,再熱點米飯就大功告成了!這對于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,太簡單了!說干就干,我先洗了一下油膩膩的鍋子,再從冰箱里,拿出排骨用刀切小塊,“啊!——”我的手指流出了鮮紅的血,我趕緊拿餐巾紙,包扎好手指后,我繼續切,經歷了千辛萬苦,我終于讓小排骨們下油鍋了!我把鍋子放在煤氣灶上,開了中火,再在鍋子里倒了一點兒油,看著油兒們在鍋子里幸福地華爾滋,我的心也安靜下來了。于是,我就把小排骨放了進去,可是麻煩又找上門來了,家里沒糖了。我焦急地想:怎么辦,怎么辦!糖醋小排骨,總不能沒有糖吧!哦!對了!它又沒說是什么糖嘍!于是,我放了媽媽平時最喜歡吃的薄荷糖。我高高興興地想:媽媽肯定會很高興的。我為了不浪費時間便開始做飯了,我先從鍋里挖了幾碗米,然后,倒了點水,沖洗了一下“米兒們”,把不衛生的垃圾都趕走。可是那些米粒兒好像硬是跟我作對,不停地在沖洗的時候從我手指縫里逃走,我好像是一個沒有帶魚桿的漁夫,一粒一粒地抓回來,沖洗完畢以后,我便放進電飯“寶”里,可是又不對勁了,“我的排骨!”我大叫一聲,沖到煤氣灶前,打開蓋子一看,每一塊小排骨都已經黑得不成樣了,我安慰自己道,人總有美中不足,或許排骨也一樣吧!
在成長中的我好比一根小草,經歷了風吹雨打才能茁壯成長,所以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一定要勇敢的度過。
六年級成長作文 篇3
在那一瞬間,我覺得自己長大了,在那一瞬間,我,成長了!
記得,那時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,天空中萬里無云,好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呀!就在這么一個下午,一個小女孩兩腿發抖,面色蒼白的站在東方明珠塔的觀光臺的玻璃板前,她眼睜睜地看著其他的游客在玻璃板上來去自如,有的在上面躺著,有的在上面跳來跳去,她的心里越來越恐懼,越來越焦急,不一滴滴汗從臉上留下,滴到了腳邊,她緊緊握著自己的拳頭,緊張地看著在玻璃板上來去自如的人。不錯,這個小女孩就是我呀!不過,我害怕踩上這個玻璃板也是情有可原,要知道,這“萬丈深淵”和自己只有一玻璃之隔,這換成誰都會有一絲心慌嘛!
大家都發現了我的害怕,都叫我克服恐懼,不要怕。“晨晨,不要怕!”“沒事的,這玻璃牢固的很!”“晨晨,別怕,我們都下來了!你膽子不是很大的嗎?”很多類似的'聲音在我的耳邊徘徊。我猶豫了一下,還是搖了搖頭,用手堵住了耳朵,表示不想聽。恐懼纏繞著我,我無法邁開這一步,這戰勝恐懼的一步。可是,自己又不想讓大家失望,怎么辦,好糾結呀!突然,我邁開了步子,剛剛要踩下去,又把腳收來回來。眾人的期望又落了個空。
一轉頭,我又看到了堂弟,心想:他是怎么回事?難道也和我一樣嗎?只見堂弟和我剛才一樣,不敢把腳放到玻璃板上,他,應該也怕掉下去。可我又轉念一想:萬一他先不害怕,把腳踩在玻璃板上,那我豈不是很沒面子?于是,我下定了決心,一腳踩上去,到半空時,我停住了,猶豫了一秒鐘,還是踩了上去。看見自己戰勝了恐懼這個惡魔,我大聲交道:“太棒了,我,成功了!”這時,太陽的光芒照到我臉上,變得格外耀眼,格外燦爛。
在那一瞬間,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少,在那一瞬間,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少,在那克服恐懼踩上玻璃板的那一瞬間,我,成長了。
六年級成長作文 篇4
早晨,好清爽!我們來到高老師的亦琴坊。大門邊的薔薇花迎著風翩翩起舞,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。
高老師會制作古琴,在給我們講古琴的制作過程中,老師說:“在制作古琴時,需把琴面磨得平整。可以在燈光下,用尺子量,凹下去的地方填起來,凸起來的地方刮去,才能使琴面平整。如果琴面不平整,就會影響琴音。”
原來基礎工作這么重要啊!老師的這番話,使我想起這么一件事。我的鋼琴老師有個學生,和我一樣大。老師說小時候那學生太貪玩,一直沒練很重要的基本功。直到可以彈難度大一點的曲子時,手型還不好,導致必須從頭再來。
彈琴如果基礎練得不扎實,就會影響后面技巧的發揮。這和制作古琴不是一個道理嗎?如果制琴前期馬馬虎虎,忽略了看似簡單的環節——磨平面板,那么將來即使把琴做好了,琴的音色也不理想。一個人的成長也一樣,小時候形成的習慣、素養會影響今后的步伐。
記得我五歲的時候,鋼琴就走進了我的世界。鋼琴老師非常重視基本功的訓練,每次去上課,他不是沒有檢查樂曲的完成情況,而是檢查手指基本功的練習情況,比如:手型、力度等。練習基本功非常枯燥,手指頭每天都得對著鋼琴敲打。幸好有媽媽不辭勞苦地陪我一起練琴,我才不會覺得很枯燥。轉眼六年過去了,我的鋼琴童子功練得相當扎實。記得那年我讀四年級,榮幸地代表學校參加鋼琴比賽,獲得了區二等獎。上臺領獎的那一刻,我幸福地笑了。
這個時候,高老師為大家表演了《流水》、《廣陵散》。琴聲婉轉悠揚、抑揚頓挫,讓人回味無窮。我想:一個人的成長,小時候的習慣和素養是多么重要。正如這古琴,琴面平整了,琴音自然動聽。
六年級成長作文 篇5
談到家風,按我的理解就是家庭教育,就是爸爸媽媽的言行帶給我的影響。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那么我想,家風家教就是孩子人生最早的學習讀本。
在我的印象中,我的家風家教沒有很明確的言傳身教,而是潛移默化的一種家庭氛圍。主要是在于父母的身體力行,這種影響是深遠持久的。
堅強。爸爸從小生活在一個小山村里。村里特別貧窮,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通向村外。村里沒有小學校,要到十幾里路以外的村子去讀書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趟過一條小河,再翻過一座不是很高但灌木叢生的大山丘,每次趕到課堂都大汗淋漓。晚上很晚才能到家,有時沒吃完飯就累的睡著了。盡管這樣辛苦,爸爸還是堅持著讀完小學、初中,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學校。每每爸爸說起小時候,更多的和我說的都是上學路上的開心事,絲毫沒有抱怨和委屈。但我從爸爸堅定的目光里讀懂了那份堅強,還有堅持,不放棄。這份堅強從小就影響著我,無論刮風、下雨還是生病我從沒耽誤過一節課,我想這種堅強將會陪伴我一生,讓我全身充滿無窮的力量。
節儉。媽媽總對我說,一粥一飯來之不易,不要浪費一粒糧食。剛學會吃飯時,我總是把飯粒弄的到處都是,每每這個時候,媽媽都會一粒粒撿起來自己吃掉。等我懂事了,媽媽就讓我自己把掉下的飯粒撿起來,我也學媽媽的樣子吃掉它。現在不是號召光盤行動嘛,我們更要以身做責,弘揚“節約光榮,浪費可恥”的光榮傳統。
勤勞。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從小我就經常和爸爸媽媽回爺爺家干農活。從春耕到秋收,讓我從小就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農民的辛苦。也從中理解了那句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含義。爸爸在工作中也任勞任怨,從不挑活撿活,無論多么辛苦都從不懶惰。媽媽做家務從不怕臟怕累。我也從小就學著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孝敬。爸爸媽媽是個可憐的孩子。他們各自的媽媽都很早就離開了他們,每當爺爺和姥爺到家里來時爸爸媽媽都特別開心。吃飯時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許吃飯;做事出門前都要和老人打招呼;如果他們要談事情,爸爸媽媽都畢恭畢敬地聽著,從不大聲和老人說話。更不用說洗腳這樣的小事了,反正就是一個全方位的服務。現在我長大了,爺爺他們再來家里時,洗腳、端茶倒水的小事我就全包了。
寬容。從小媽媽就告訴我,男子漢要有一顆寬容、大度的心。凡事不要斤斤計較,要學會禮讓,學會理解人。和同學發生矛盾了,媽媽從來都是讓我先道謙。剛開始時我不理解,后來我慢慢地懂得了,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,每個人都寬容一點,那么人與人之間將會更和諧、溫馨。
我的家風當然不止這些,誠實、善良、守時、守信……這些好的家風無時無刻影響著我,陪伴著我,為我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。我要把這些好的家風繼承和傳遞下去,讓我們的家庭和社會更加和諧、美好!